![]() |
|||||||||
![]() |
|||||||||
![]() |
|||||||||
![]() |
|||||||||
![]() |
![]() |
朱丹溪拜师与“会诊” |
![]() |
![]() |
|||||
|
![]() |
[导语]朱丹溪是元末明初的四大名医之一。他的家居义乌的丹溪,人称丹溪翁。他是温病学派的创始人,此人勤奋好学,乐于求教,曾拜多位名医为师。因此在民间留下了许多佳话。
一、朱丹溪拜师 有一次,他听说苏州的名医葛可久在医术上很有独到之处,就去苏州请教。这个葛可久比朱丹溪还小五岁,看病的人络绎不绝。朱丹溪到那里,不声不响地站在一旁看他用药,有时还帮他干些杂货。一连几天,天天如此。 葛可久问:“这位兄长有什么事?”朱丹溪深深作揖说:“义乌晚生想来投靠先生,做您的徒弟。请先生收留。” 葛可久又问:“你们义乌有个神医朱丹溪,干什么舍近求远?”朱丹溪有点结巴:“我认为他比先生差多啦。” 葛可久一听,觉得此人太傲慢,连有名的朱丹溪都瞧不起,就婉言谢绝。”朱丹溪一听就一鞠躬到地,经不起朱丹溪的恳求,只好收下了他。他就以朱彦修的名字当了学徒。 朱彦修在葛可久的医馆里学了三个月,葛可久发现:这个朱彦修不仅勤恳用功,而且处处尊敬他、请教于他。他在学业上的进展更是惊人,在切脉、开处方用药方面还超过于他。因此,葛可久很器重他,常邀他一起为重病号会诊。 一晃半年。葛可久好像有心事。一天他告诉朱彦修要出外访友,并叫出自己女儿,要她认朱彦修为义父。之后走了。 当葛可久的女儿为朱彦修泡茶、端饭时,朱彦修发现葛可久的女儿身患隐疾,知道她的病还没有发作出来,就开出了一张药方,吩咐师妹服药。师妹也听父亲说过,朱彦修为人忠厚老实,医术高明。所以,她就按时服药啦。果真三天后,左手臂又痛又痒,接着就发炎溃烂,脓血流了三天三夜。经过慢慢调治,过了半个月才逐渐愈合。 一天深夜,门外传来叩门声,葛可久的女儿起床开门,哪知葛可久望着自己的女儿,半天才说:“啊!你还活着。”朱彦修听到动静,也起床出来。葛可久迫不及待地问朱彦修。朱彦修说:“我见师妹患了心痈病,如果直接告诉她,她会害怕,我就假说她的手臂有病。又暗中用药将她体内的病毒引到她的左手臂上。内毒变成外毒,就容易治啦。” 葛可久听完满脸愧色:“不瞒你说,我就是发现女儿的病,又想不出对策。这次多亏了你呀。救了我的女儿,你才是我的师傅呢。”这以后,葛可久毫不隐讳地将自己多年的秘方传教给了朱彦修;朱彦修也将自己经验教给他。 二、“会诊” 一次,浙中有位女子患“痨瘵”(即今之肺结核),奄奄一息。病家抱一线希望请朱丹溪诊治。经过治疗有明显好转,但脸颊红晕不退。朱丹溪说:“我只能治到这个地步。现在要请吴县名医葛可久施用针灸,方能痊愈。”。他写一封信给葛可久。葛可久—见朱丹溪的信,即登舟而来。葛可久认为病在胸肺,余邪未净,于是,他取出针具,隔着薄衣,针刺她的两乳,病人脸上的红晕随之消失。朱丹溪在旁边仔细观察,认真琢磨,亦学到了针灸知识。 在医技上,朱丹溪当着病人的面承认自己的短处,这需要多么宽阔的胸怀!葛可久有求必应,亦体现了与丹溪的真挚情谊。这则故事可算是中医“会诊”的珍闻。 摘自:http://zy.china.com.cn/zywh/yydg/3958.html
更多名医为人典故: · 孙思邈谦逊拜山姑 |
![]() |
![]() |
|||||
![]() |
|||||||||
|
||||||||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